河道淤泥分类处理的方法与流程
发布时间:
2022-08-19
预览次数:
随着我国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河道作为纳污水体,需要接收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,造成河道污染日益严重,河道淤泥增厚,微生物大量繁殖,造成河水变黑发臭;同时,大量生活生产垃圾入河,也造成河床抬高,河道水面积下降,防洪排涝能力下降,因而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与安全。
常用的淤泥处置方式有海洋处置、填埋、焚烧以及资源化利用(堆肥、吹填造陆、建材利用等)。而大部分的河道淤泥主要由石英、黏土类矿物、长石类矿物组成,与粘土成分相似,同时,部分污染严重的淤泥含有较高的有机质、N、P、K及其他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,因此淤泥资源化利用,才是淤泥处理处置的适合方式。
淤泥表层常有藻类活体、浮游动植物、死亡藻类、动植物残骸、生活垃圾以及油脂等,故一般淤泥表层0~25cm处营养盐含量普遍较高,表聚性明显。且随着淤泥深度增加,营养盐含量明显下降。而表层淤泥以下的底层淤泥其矿物组成与粘土相似。传统的淤泥资源化方式并不能充分地针对性地利用淤泥资源,因此,将河道淤泥分为表层和底层淤泥,进行资源化利用处理显得更加科学合理。
特别声明:该文章系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,内容仅供参考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上一篇:
管道疏通技巧
下一篇:
精细城市管理 提升功能品质 顺应群众期盼